Mivansaka's Blog
《深度數位大掃除》读后
最近在假期里快速地读完了一本书《深度數位大掃除》(Digital Minimalism: Choosing a Focused Life in a Noisy World),这类工具类和类似心灵鸡汤的书总是对我来说有些吸引力的,看得时候想拿来做一些人生准则,遵循可能的指导意见,试图通过这类苦行类型的方式来获得人的某种进步,但总之只是某种美好的祝愿,必然是不可能发生的。人的控制力极差,仅能靠这种方式来敲打自己。这类书籍在我影响力无非是反反复复拉出来写扔掉你的手机,投入一些别的事物的话,因此也只是作为一种旅行时夜晚的消遣,但没想到还是从中有些收获,下面的粗体部分是拿kindle看得时候划的highlight,不是很全面也有的只是随心一划,单独摘出来写点评论。
「發送型態無法預測的獎勵,遠比發送型態固定的獎勵更有吸引力」
这句话讲的是大多数来说的我们在发出一条社交媒体上的post中出现的类似于赌博的心态,每发送一条post不知道某时打开时所能收到的评论、点赞会有多少,这就是作者所说的“形态无法预知的奖励”。人类陷入进赌博的状态要能戒除出来真的很困难。
「不管有沒有收到通知,感覺都不是很好。無論我們期望看到什麼,結果始終未符合我們的標準。」
依旧还是讨论这类的赌博心态,一次搏出来的钱总觉得还能赚够更多,下的注要是再更大一点就好了。当然我并不是认为这样隐藏的心态是毒品,毕竟和后面作者说谈的人类的潜藏的心态便是社交心态所吻合。我认为作者能够把社交媒体上的互动和赌博心态做类比来说明社交媒体令人成瘾的原因真的很妙。
「數位極簡主義 一種運用科技的理念,那個理念主張:你把連線的時間放在少數幾個精心挑選的最適活動上,那些活動強力地支持你重視的事物,你也樂於錯過其他的一切活動。」
讨论数字极简主义的理念所主张的东西,简化活动的数量,在数字生活中的每一个活动都尽量精简,而且这些活动都是和你所重视的事务有所相关,其他的活动如果和你的价值观所不同,仍然在上面花费大量时间那即是一种浪费。作者说的是数字极简,但推广开来可能在说的就是广义的极简主义,要做到这样的情况,有点难。
- 根據他深信的價值觀,來決定他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 優化我們使用科技的方式,跟最初精挑細選科技一樣重要。
- 人文主義的總體目標:給予個人更多的自由。
- 瀏覽Instagram照片是不是支持那個價值觀的最佳方式。
- 定期提供大腦安靜的空間,以支持有意義的生活。
上面的几句话依旧是作者在讲数字极简主义的内容,把在生活中面对屏幕的行为和操作与个人价值观所绑定的观点也是第一次见到。既然一个人的价值观会决定他的生活,那么生活的主题是不是就变成一种价值观的捍卫?改善?但是价值观有好有坏吗?有的恶人的价值观很差,但是生活在外表上看是很好的。 人类在一开始有精挑细选科技吗?可能作者有所论述,但是我看得太潦草了。 给予人类更多自由的想法和特德尼尔森的计算机自由的论述一样,计算机的目的是使人自由。生活要自由,生活要有意义,人生来真的好累,可能这是极简主义的存在的理由?把东西尽量简化,就像习惯的养成一样,快速处理,这样才能够空出更多的时间、精力。但是该捍卫价值观的行为还是要捍卫,这本书让我感到有趣的时候就是在作者阐述支持价值观这一点很有意思,是个人都会觉得珍藏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是很重要的事情。这样的价值观显然不是通过浏览Instagram照片即可完成的最好方式,明明有更好的打电话、当面聊聊、定期写信这样的方式,那么我们所投入在 Instagram上面的点赞是不是和其他方式相比起来弱化了太多了,可是人们依旧大把大把的时间投入在这样的社交上。忧心忡忡每一次的赌博开奖结果。
「人類先天就不適合無時無刻地連線上網。」
和大多数对于人类进化的使用,包括饮食也好、连线上网也好,都常常来说人类进化的问题,还是要保有怀疑,毕竟人类的能动性是可以进化的,即使精制视频和食物只是近100年内出线的但人类不是一成不变,只拿这个论点说服不了我,相比于几百年前的人类社会的进展速度匹配的是那时候人类的适应性,现在的人类有现在的速度
「人類先天比較喜歡短期內較不耗能量的活動,即使長遠來看壞處較多。」
说得其实是合理的,为什么人类还不能进化到喜欢坚持长期主义的人呢?减肥也好,社交媒体也好,大多数的问题还是不够长远的问题。可是和公司一样的情况,如果过于长远,熬得太久太久可能在获得某种晋升上时人类就要耗尽能量死掉了呀。
「數位通訊工具可以顛覆生活中依然存在的離線溝通。因為我們想要與人聯繫的本能如此強烈,所以我們和朋友聊天或幫孩子洗澡時,會忍不住想要查看數位裝置,反而導致眼前更豐富的互動品質惡化。」
和前文作者所叙述的观点是一样的,不仅仅是和社交媒体、数字生活所关联的部分,时刻要提醒自己「我现在做的这件事情,使最能够支持我的价值观的吗?」,和手机没关系而是吾日三省吾身的内容,和在所有和人互动或者是自身需要保持孤独的场景里面,掏出手机忍不住查看信息显然都不是最合适的情景。
「只要把那些數位工具用來改善,而不是減少真實世界的社交生活,這種「對話為主的交流」理念並不反對科技。」
和前面一条的感受其实是一样的,科技只能是一种辅助,邮件和iMessage或者短信都不会让我去刷朋友圈这样的东西,但是能够随时和朋友约上见面。
「你不能指望一個在大學宿舍或矽谷育才中心的乒乓球桌上想出來的app,成功地取代我們數百萬年來煞費苦心演化適應的豐富互動。我們的社交太複雜了,不能外包給社群網路,也不能簡化為即時通訊和表情符號。」
绝对是这样的,现在的app只有功能和扑面而来的设计,没有人文的东西在里面,你不能奢求一个个成天开会的人或者公司能端给你真正的包容所有人的app,不只是社交不能外包出去,和你重视的每一个有关联的东西都不能外包给这些愚蠢公司做出来的愚蠢的东西。
「那些機制使你誤以為連線是取代對話的合理選項。」
「不再把社群媒體當成維繫關係的工具。簡言之,不再按讚,也不要留言。這種基本限制將徹底改善你的社交生活。」
各类app里面有纷繁复杂的机制,即使所有的公司都想尽了办法来简化这些机制让你无感,但是作者的意思很明确,在对方的社交媒体点一百个爱心都不如两个人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坐在一起喝咖啡聊天这样对关系有帮助。
「擔心冒昧打電話或登門拜訪可能給對方添麻煩。人們渴望真正的對話,但這個障礙往往足以阻止對話。只要安排固定的交流時間,就可以移除那個障礙。你會因此驚訝地發現,你可以在週間融入更多有益的互動。」
作者的意思是每周特意腾出来一个free time与留给需要进行真正的对话的朋友,但是很尴尬的是这在中国要实现的难度太大了,外国人的日程安排可能可以确定知道自己未来的几周规划,在国内呢?明天或者后天会不会需要突然加班都不知道,即使是知道了,但是紧张的时间占用,留给自己独处的时间也不够,留给家人的时间也不够。在国外也许可以发邮件给朋友们告诉自己每周什么时候可以随时打电话来,但仔细想想如果我在微信上一个个敲自己关心的朋友说下周五的傍晚五点到七点钟欢迎你打电话来,场面会显得诡异和滑稽,也肯定不会真的有人打电话来了。
「先培養優質的休閒活動,再淘汰最糟的數位習慣。」
合理,依旧是放在中国的环境里太难,如果是念书时或者小时候不培养出种种优质的休闲活动,那么对工作后承担压力的人来说要培养出这个优质的休闲活动再和长期主义来做搏斗,淘汰糟糕的习惯只可能是痴人说梦。
「但瑣碎無聊的消遣常浪費了這些時間,例如抽菸、陶藝、撫摸鋼琴(不是真的彈奏),或決定「了解真正醇美的威士忌」。【13】他指出,這樣盲目地過了一個無聊至極的夜晚後(相當於在iPad上耗了一晚的維多利亞時代版本)」
我很早就发现如果是一个早下班的夜晚,到家以后做饭、打扫卫生尽量让自己忙起来然后看到自己的成品似乎会比躺在沙发上什么也不干就刷手机给我带来的休息的感觉更加多。
那位主管熱情地暢談有些人每天在臉書上花十二個小時……於是我問他:「你覺得每天在臉書上花十二小時的人,能夠做你完成的事情嗎?」
我也想问例如开发了摇一摇、拼多多砍一刀的产品经理和程序员们不会为自己在键盘上敲的每一个字而感到羞愧吗?
你的時間=他們的獲利
又掠夺了我的时间又让我感到空虚确实有让人感到不爽。